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用历史的方式打开地理课——基于综合思维的初中地理教学
作者:武文文 审核领导:李先艳 来源:地理教研组 浏览量:1616 发布时间:2023-05-12

510日,“数字资源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系列研讨活动暨湖北省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武汉市洪山区第一站在华师一附中初中部举行。武汉市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部分区地理教研员、华师一附中主要领导干部出席活动,活动由洪山区地理教研员涂贻福主持。

华师一附中党委书记杨国红致欢迎辞,杨书记表示学校重视地理学科,并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展开探讨,鼓励老师们深入研究教学。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基于综合思维的初中地理教学”,首先由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的武文文老师现场上了一堂题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的展示课。课堂以刚刚结束的五一小长假作为导入,瞬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氛围。

课堂上,同学们分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一篇章是长三角的前世。前两个小组分别从历史和文学跨学科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所认识的长三角,并从地理角度分析其自古以来就很富庶的原因。三四小组则介绍了水乡风貌和水乡文化,展示形式多样,现场师生仿佛听到了吴侬软语,仿佛来到了水墨江南。

第二篇章是长三角的今生。五六小组列举大量实证来说明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群,有人均GDP分布图、人口热力图、夜景灯光图、知乎用户分布图等各种大数据地图,也运用了百度全景图,让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浦东的繁华,较高的信息素养让听课老师叹为观止。第七小组深入研究了“同城效应”,从概念、原因、现象、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是教材知识的有益补充。因长三角多水,武文文老师便用了七个带“水”的词语对小组展示进行小结,分别是因水而兴、因水而美、临水而居、水润江南、海纳百川、一衣带水。

第三篇章,结合长三角的发展经验,第八小组同学抛出问题:同处于长江经济带的家乡武汉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析武汉的优势,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武老师顺势引导同学们要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课堂在浓浓的家国情怀中结束。

教师交流环节,来自武汉市武珞路中学的胡春红老师、武汉光谷未来学校的廖茜老师、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的韩雪萍老师作了现场报告,介绍了如何从时空变化的角度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另外,华大教育平台的两位老师也进行了交流,荆州的冯艳红老师、东莞的李苑玲老师高度评价了本节课,也提出一些常规教学中的困惑。

评课环节中,武汉市第十九初级中学的薛红老师从课程育人、学生主体、跨学科、初高中学段衔接、关注教学评价等五个导向进行点评,认为本节课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提供了较好的示范,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

最后,武汉市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老师用实例回答了如何上好常规课的问题,并希望老师们能够设计好课堂的顶层思维,通过真实或虚拟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解决问题的答案“喷涌而出”,实现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提升。

本次活动得到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华峰院长、朱长华副院长、曹松林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委托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雷刚、中学教研室主任华林飞、分管主任杨金水进行顶层设计,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主持承担。同时也获得了华大教育集团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