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AI)无疑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探索热情,华师一附中初中部711班于2025年4月3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学习活动——《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解码数字新物种,数字人知多少!》。此次活动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吸引了众多家长和老师的积极参与,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潮。
班主任和家委精心筹备,开启科技探索之旅
为激发学生对前沿科技的兴趣,711 班班主任张老师与家委紧密协作,精心筹备了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学习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董轩诚妈妈所在单位的人工智能专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AI盛宴。
(图为刘老师正在和孩子进行分享)
刘老师,2006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事技术开发、架构、管理近20年,现就职于某上市公司智能硬件发展中心,担任技术负责人,负责公司AI产品技术路线的制定,并带领研发团队完成AI产品的技术研发及上线交付。2024年带领团队斩获华为开发者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公司AI业务主要服务于政府、银行、运营商等三大领域,自主研发了“数字员工”、“智能交互数智人”、“智能导办机器人”等多款AI智能硬件及AI智能体,完成“AI+”场景应用建设。通过此次AI进校园活动,能够让同学们了解到人工智能在政务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应用落地情况。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和家委们在呈现形式上别出心裁。他们将复杂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图文和视频。比如,用有趣的动画展示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以生活场景短视频介绍其应用。这样的设计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轻松理解,沉浸在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中,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度解读人工智能,领略科技魅力
活动伊始,同学们立刻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踏上了人工智能的探索之旅。课程从人工智能的起源讲起,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被视为这一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它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当时,约翰·麦卡锡、马文·闵斯基等多位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让机器模拟人类智能,这一创想开启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大门。早期,人工智能主要聚焦于逻辑推理和符号处理,阿兰·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成为衡量机器智能的重要标准,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开发出如感知模型等简单的AI系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迎来了重要转折点。1997年,IBM的深蓝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展示了AI强大的计算和策略分析能力;2016年,谷歌DeepMind开发的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大放异彩,让人们看到了AI在自主学习和大规模数据处理方面的巨大潜力。这两场胜利不仅提升了公众对AI的认知,还推动了其在医疗、金融、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深度学习崛起的当前阶段,人工智能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深度学习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自动提取特征,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AI里程碑产品,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重塑了多个行业生态;我们中国的DeepSeek的轻量化架构和开源策略降低了AI技术门槛,促进了技术的民主化发展;Manus作为全球首款通用AI智能体产品,革新了AI应用范式,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自主执行”的跨越。
在生活应用环节,智能助手、无人驾驶技术、智能家居系统等实例让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智能助手如Siri、小爱同学,凭借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个性化服务和多语言支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无人驾驶技术依靠多种传感器和高精度地图,实现环境感知、决策和精准导航,显著提升了道路安全性;智能家居系统让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家中设备,实现能源管理与安全监控,打造便捷、智能的生活环境。
虚拟数字人作为人工智能的新兴应用领域,引起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虚拟数字人背后涉及认知推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人学等核心技术,使其能够“思考”“看”“说”“听”“运动”。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虚拟数字人发挥着独特作用。在AI展区厅,“AI +社保”“AI +政务”“AI +金融”“AI +通信”等数字员工为人们提供专业服务和智能导办;在文旅领域,多模态文旅数字人通过形象定制、会话交互和软硬件多终端适配,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在虚拟营业厅,融合多种先进技术的AI智慧虚拟营业厅,实现了更智能化、个性化和沉浸式的服务。
共话发展影响,思考未来职业
课程还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及影响。一方面,强化学习将朝着自适应学习、多任务学习和人机协作的方向发展,使AI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就业市场结构,替代一些重复性高、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如流水线工人、电话接线员等,但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兴职业,如数据科学家、AI工程师、机器学习专家等。这就要求劳动者不断升级自身技能,以适应新的就业环境。
活动中,同学们了解到AI开发涉及多个岗位,如AI产品经理负责产品整体设计,算法工程师优化模型性能,提示词工程师引导模型生成高质量内容,业务规划分析师挖掘应用场景,知识工程架构师构建知识库,交互设计工程师提升用户体验等。课后的思考题“未来哪些职业更容易被机器取代或基本取代”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餐厅服务员、全科医生、出租车司机、小学教师等职业成为讨论焦点,大家各抒己见,在思维碰撞中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规问题也不容忽视。未来需要建立更完善的伦理框架,制定统一的法规标准,确保AI的开发和应用符合社会价值观和人类利益,同时提高AI系统的透明度和问责制,保障技术的安全可靠运行。
德育校长精彩分享,指引成长方向
叶文娇副校长全程陪同711班听完了这节科技课,并在课后与同学们进行了亲切分享。她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人工智能中“AI”的含义,“A”代表“Artificial”,意味着人工智能是人为创造的;“I”代表“Intelligence”,表明其旨在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叶副校还别出心裁地将“A”与“爱”联系起来,强调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要秉持人文关怀,让科技充满温度,开发友善的人工智能,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共处。
在谈到职业规划时,叶副校语重心长地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建议。她鼓励同学们要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前规划职业方向。在学习方面,她强调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积极学习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如编程、数据分析等,提升自己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叶副校的分享如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行的道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七年级主任曾庆善老师,德育主任李凡老师等也参与了此次科技课程,他们认真聆听同学们的讨论,不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与同学们一起沉浸在探索人工智能奥秘的乐趣中。
亲子携手互动,创意成果频出
在活动前期,全班家长和孩子们就积极互动,为活动增添了许多创意和乐趣。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职业梦想,在家长的帮助下生成了专属数字人。同学们分为9个小组,围绕各自梦想的职业展开深入探讨,并在父母的协助下制作职业照片。各小组的展示精彩纷呈,有的同学梦想成为医生,有的同学想成为科学家,有的同学想成为人民解放军,有的同学想成为外交官,有的同学则梦想成为卫星发射中心的总指挥……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尖叫连连。
第1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2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3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4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5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6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7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8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第9小组同学的职业梦想AI照片:
研学活动待启,深化科技体验
此次活动的精彩还在延续,家委为同学们安排了一场令人期待的课外实践——《萝卜快跑研学活动》,预计在4月下旬成行。萝卜快跑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佼佼者,是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生动案例。通过这次研学,同学们将有机会亲身体验自动驾驶技术,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认识。这不仅能让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还能激发他们对科技的热爱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711班的这场《探索人工智能的奥秘——解码数字新物种,数字人知多少!》活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紧跟时代步伐,培养了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相信在未来,这些同学将带着在活动中收获的知识和启发,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为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