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请输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介绍系列一

 来源: 党支部 时间: 2023-11-02 15:00:12 点击: 669

       周海清

周海清,19461031日出生于武汉市,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师二附中高中部,1966年毕业,未能参加高考,1968年他作为老三届的学生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0年被武汉市房地局招工回城。不久他担任武汉市房地局公房处团总支书记。1975年调至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分局政治处工作,任团委负责人,他工作出色,被评为全局标兵。1977年入党。1980年调至洪山区司法局任办公室主任,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周海清被任命为洪山工商局局长。他提出了立足改革开放,着眼放开搞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受到企业的欢迎。1987年他被任命为洪山区商委主任兼党委书记。这期间他为了培养人才还创办了洪山财贸学校,自任校长,并与武汉大学合办了由武大颁发文凭的大专班,他自己是校长,是中专班的教师,又是大专班的学生。1990年根据武汉市政府和市委安排,周海清担任洪山区常务副区长,区委常委。职务高了,工作多了,权力大了。但他没有放松自己,而是更勤奋努力了。1996年他又一次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1997年根据工作需要和省委的安排,他被调到武汉青山区工作,先后任青山区常务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区人大主任,直至2010年退休。

周海清校友关心母校,在他工作期间曾多次到母校,为母校的发展尽力,退休后也心系母校。

 

贝恩渤

贝恩渤,男,1947年1月生于武昌,原籍广东汕头,侨眷,无党派人士。曾任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学专业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心理学会理事。

1960年就读于华师二附中,所在班级64(6)班,班主任王丽娟老师。初中毕业时是初三(1) 班,班主任为钟振安老师。高中仍就读华师二附中,分在高一(2)班,班主任为舒畅老师,直至1966年高中毕业。

1968年12 月,赴湖北省荆门县子陵区革集公社荣星大队四队当知青。1970年7月招工到荆门县沙洋化肥厂当工人。1977年8月从沙洋化肥厂调回武汉,后在武汉体育学院从事体育科研工作,直至2007年从岗位上退休,未上过正规大学。

工作期间,曾多次参与、承担过家体委重点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部委科技进步奖。其中《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获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的诊断和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及状态的诊断》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技术奖一等奖;《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心理咨询与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获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 《运动员运动心理能力测验的编制与研究》 《1990年亚运会中国击剑队心理咨询与心理训练》三项,获国家体委体育科技进步奖四等奖;《运动心理诊断学》还获得国家体委第三届全国体育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0 年以来,曾九次承担中国击剑队、皮划艇队、赛艇队、帆船帆板队亚运会、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我国亚运、奥运健儿摘金夺银作出了贡献,多次获得国家体委、体育总局奥运会优秀课题组奖。除此之外,还为体操、射击、游泳、田径、网球、沙滩排球、羽毛球、举重等项目运动员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曾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 2004 年奥运会特聘心理专家。曾承担2008 年奥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课题研究。

参与完成运动心理学专著、教材共 4 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发明项目《运动时间知觉判断测试仪》曾获全国第二届发明展金牌奖。

曾参加国家体委组织的射击教练员岗位培训和击剑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参与《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射击》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击剑》 《青少年击剑教学训练大纲》和《击剑》一书的编写工作。

因科研成就突出,1996年2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4年8月被湖北省科协评为“湖北科技精英”。

 

姜小平

姜小平,女,1948年生于武汉市。1960年考入华师二附中初中。1963年考入华师二附中高中,1966年毕业。在二附中读书期间曾担任语文科代表和学校鲁迅读书会副会长,学习成绩优异。1968上山下乡时因病留城。1970年在武汉市武昌区友谊空压机厂工作,历任描图员、厂宣传干事、厂部秘书。1981年到广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华侨学生接待站工作,负责接待和管华侨学生。1983年以高分成绩考入华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专业。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987年毕业后进入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期间在省级刊物《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上发表十多篇相关论文。后《历史文献与传统文化》中论文结集出版,由广东省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又参与了《近代诗歌鉴赏辞典》的撰写和编辑工作。该书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姜小平是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出席过全国炎黄文化研究会相关会议,并提交了相关论文。

 

江育林

江育林,男,194864日生于武汉市,19609月进入华中师院二附中读初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63年升入华师二附中高中读书,1966年毕业时适逢文化大革命,到1968年年底作为老三届的知识青年到湖北省荆门县子陵区革集公社冯庙二队插队落户。1974年回城,1975年被招工到武昌手表元件厂工作历任部件班机修班等各类班长。1976年江育林发明了绕簧机,1977年调入技术室任技术人员。197712月参加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以高分被武汉大学病毒系录取。在校期间除了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44门课,创全校之最。

1982年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开始了毕生的科研生涯。1983年和前辈科学家一起完成了《草鱼出血病病原及其灭活疫苗的研究》课题。疫苗的应用对鱼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课题获中国科学院科学进步二等奖(1993年获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1985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慕尼黑大学水生所执行由欧盟资助的中德合作科研项目《中国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及防治措施的建立》。1987年完成项目后回国。回国后任中科院水生所鱼病室副主任、病毒组长。1988年首次对鱼类干扰素进行了研究,同年参加了慕尼黑的学术会议,做了学术报告。1990年、1991年先后在香港、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991年被聘为副研究员。1993年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开始招收学生。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1997年被聘为研究员,1998年任亚洲鱼类健康常务理事,2001年被聘为亚太地区水产病害专家组和水生动物健康顾问组成员,并主持每年的年会。2002年被华中农业大学特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2004年被聘为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2007年先后到韩国、泰国、斯里兰卡、挪威等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做学术报告。

2008年退休,被农业部聘为顾问。2008年被越南聘为NACA技术顾问。2012年被农业部聘为水产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李工真

李工真,著名历史学者,德国史研究专家,历史学博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德国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二级教授,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主讲人,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主讲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5212月出生于湖北武汉,196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附属小学。19659月考入华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初一4班,19663月转入初一3班)。1968初中毕业后,在湖北省公安县插队。19707月返城后在汉口当过8年理发师。恢复高考后,于19789月考入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85年留校任教;1988年后留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里尔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历史文化及现代化问题。

主要代表作有个人学术专著《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8月)、《文化的流亡——纳粹时代欧洲知识难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8月)、《德意志现代化进程与德意志知识界》、(商务印书馆,201011月)《大学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138月)、《德国现代史专题十三讲——从魏玛共和国到第三帝国》(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4月)等。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并译有《纳粹德国的兴亡》(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3月)一书。

由于在德国历史研究上的突出成就,被多所高校聘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并多次前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20余所著名高等学府从事讲学活动。曾担任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帝国春秋》一集学术指导,并在香港凤凰卫视《纵横中国》及《世纪大讲堂》栏目做特邀讲座嘉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次获得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次获得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蔡清泉

蔡清泉,男,1952年生,武汉市人。19659月考入华中师范学院二附中(华中师大二附中),1968年初中毕业,时值文化大革命,毕业后上山下乡。

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潜心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尤其致力研究楚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对楚辞的研究,对屈原的研究有独到之处。著有《楚文学史》、《楚文化流变史》、《长江流域诗词史论》等学术专著,是楚文化研究方面权威学者。

蔡清泉现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楚学研究所所长。由于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在学术界的影响,现兼任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屈原研究会会长、湖北省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王素

王素,著名历史学者、出土文献整理研究专家。1953年生于湖北武汉。1966年华中农学院附属小学毕业,进入华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学习。1969年华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中学毕业,到湖北荆门农村插队。1975年回武汉当工人。1977年考取武汉大学历史系本科。1978年考取同系研究生,1981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故宫研究院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兼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新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特聘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修纂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2&ZD137)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4ZDB059)执行负责人。1992年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评为中组部代中央联系专家。参加或主持的多卷本出土文献整理著作有《吐鲁番出土文书》(全14册)、《新中国出土墓志》(全30卷、60册)、《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全11卷、30册)及《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长沙东牌楼东汉简牍书法艺术》等。个人出版专著13部,发表论文、书评、杂撰等近400篇。

 

管钧

管钧,女,19541月出生于武汉,祖籍江苏省南通市。

管钧于19659月就读于华中师范学院二附中,19687月初中毕业。时值文化大革命,当时毕业生上山下乡,她年龄太小,按政策在学校继续学习,于是随同69届初中生一起,至1970年年满16岁后回江苏老家农村插队落户。19702月至197010月在江苏省如东县当插队知识青年。

197011月参军。197011月至19788月在解放军天津106野战医院当战士、医务助理。

1978年恢复高考后管钧参加高考,19789月考入天津南开大学。19789月至1983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读书。

19838月被分配在解放军天津272医院工作。19838月至199310月在272医院作药师,继而晋升为主管药师。199311月被提升为药械科主任,不久提升为副主任药师。在医院技术级别被定为技术六级,被评为军队文职三级,被定为正师级。

工作期间,对中国药学颇有研究,被聘为中国药学会天津分会药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军区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由于在《解放军药学》杂志发表多篇文章,被聘为《解放军药学》杂志特约通讯员。

工作期间曾担任北京军区第八分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管钧于2007年在解放军天津272医院退休。

 

汪连天

汪连天,男,19567月出生于中国北京,教授,历史学硕士,著名演讲家,著名党史学者,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中国形象经济学理论奠基人之一,现任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校长。

近十多年来,汪连天先后出版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简明读本》、《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简明教程》、《共青团员必读》、《卓越领导能力的锻造》、《职场礼仪》、《形象经济学导论》、《超强执行力的锻造》等专著,同时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理论研究、企业管理、传统文化方面的论文五十多篇,其中有关形象经济学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

1988年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优秀下派干部荣誉称号;1990年被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评为湖北省百名优秀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者;1992年被团省委授予湖北省模范团干部、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96年被省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评为湖北省百名跨世纪青年人才;200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工会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优秀个人;200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知识型职工标兵,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

 

王苏娜 

王苏娜,女,1956年生,籍贯,湖北省武汉市。

王苏娜校友于19687月考入华中师院二附中初中。她记得她的班主任是李家新老师,她在班里担任班长,工作积极。1971年她不满15岁就参军了。在部队她当过护理员,护士,还喂过猪,但她始终和班主任李老师通信,老师寄给她中学课本,鼓励她不忘学习,在部队7年间,她坚持学习文化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后她开始自学全部中学课程。1979年,顺利考入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分配到武汉空军医院空勤科当医生,服务对象是飞行员、跳伞运动员、试伞员及各类空中工作人员。工作期间经常随机到机场部队驻地实地了解追踪飞行人员的健康状况及飞行鉴定的反馈意见。先后写出有关文章、案例,刊登于《空军医学》。1988年转业地方,安排在武汉同济医院作医生和教师。这时王苏娜在医学、教学、科研三个方面都进行得游刃有余,连年被评为院优秀医生。医院让她负责医疗系及护校的教学工作,负责给留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科研方面,1993年获全国老年感染病优秀论文一等奖。1994年获湖北省青年科技二等奖。

19948月王苏娜作为访问学者飞往美国康州医学中心。两个月后转至马里兰大学肿瘤研究所做博士后。在著名的医学权威斯蒂夫.梅尔策和约翰.亚伯拉罕两位博士指导下工作和学习。在研究早期诊断消化道肿瘤的生物分子标记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王苏娜协助梅尔策建立了病理实验室;完成了一个食道癌早期诊断的蛋白,将其特有的基因系列提交给世界各国统一的基因银行。在以后的工作和科研中,她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先后发表了6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提供了数百篇科研会议摘要。现在王苏娜校友是美国国立研究所和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合作的一个心胸外科研究所的负责人,作为医学科学家她现在主要研究干细胞在修复心脏组织中的分子活动规律,以及主要驱动因子。王苏娜在医学尖端领域正在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