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请输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园地 >> 师生文苑 >> 正文

感触

作者:程明勇  时间: 2013-03-01 17:39:34 点击: 2543

感触

——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705班 方旖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论是从《目送》,还是《雨儿》,《十七岁》中,都能感受到她的抒情、真切、含蓄,写她对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把自己的人生中感触最深、最私密、最深埋的“伤逝”与“舍”铭刻在心。亲人的离去,只剩下了自己时,都无时无刻在提醒着自己: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是杜甫的《琵琶行》。龙应台在运用这首诗时,是因为得了“杜鹃忧郁症”。杜鹃苦不堪言的悲啼,二十四小时不歇止的如泣如诉,使悲哀响彻于海天之间。使人感到紧张、心悸,怔忡不安,万念俱灰。

龙应台与杜甫有着同样的感受,却从李时珍那里找到了答案:杜鹃是望帝化身,他把帝位让给能治水的鳖灵。后来想取回时,却不可得。于是化为“冤”鸟,整日哀啼。当她得知真相时,希望目送那“状如雀鹞,而色惨黑”的苦主时,却再也不见杜鹃的踪迹。

目送……

当我站在我奶奶的棺木前,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面前,它正在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的这么近。点点雨丝从天空中飘落,渐渐打湿了前额的头发。分不清是泪是雨,深深地凝视前方。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当我参加完奶奶的追悼会,在此看完《目送》,我同样也能体会龙应台送父亲走时的那种撕心裂肺的哀痛。也回想到了每次奶奶对我亲切的问候和她那和蔼的目光。世界的所有事,最后还是沉寂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读《目送》总有过眼眶湿润的感觉,为了逝去的亲情。好像朱自清先生挽留不住那八千个日日夜夜一样,能留下的只有回忆。

读《目送》懂得了对待生命,最好的态度不是挽留,是珍惜。更读懂了生命过程中的遗憾不舍都是过程。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