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芳草绿
——读《朱自清散文集》有感
705 杨盈曦
在寒假期间终于读完了一整本《朱自清散文集》。
其实这一本朱自清的散文合集的整体厚度说起来可以用“薄”来形容,但看书关键不是在于行云流水般地看完整本书,而是要逐字逐句慢慢雕琢,将每一篇文章其蕴意弄透彻,这样一来才能算是真正攻读完了这一本散文集。
朱自清的散文风可以说是句句都能引起读者的深思及共鸣,韵味无穷,读者看了不禁能从中体会作者文章内的鲜明情绪和观点,而且还可谓是将世事变迁以主观的刻薄立场,用文字展现得淋漓尽致。且文笔描写不乏文艺。
在朱自清先生的多篇散文中,我最为喜欢的便是《匆匆》和《论无话可说》,其次是《背影》与《春》。
《匆匆》写于1922年3月,这正是作者的创作从诗逐渐转向散文的初步时期,因此这篇作品不能不带有这一转变的烙印,它既像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及音乐美,又如同散文一般,于自由洒脱中饱含哲理,亲切自然。文章以哀婉的笔调抒写了一个旧时代文人“五四”的退潮时期。面对“逃去如飞”的匆匆时光而产生的那种无奈与惆怅,以及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和探索。
时隙流逝,岁月老去,而我们,生活在这大千世界的我们,又能为此做些什么?
匆匆罢了。叹息罢了。
至于《论无话可说》,应该是一篇含义极深,表达了朱自清感叹自己明明正值风华正茂却早已意识到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垂垂老矣的自嘲心理。
1931年,几近中年的“无话可说”的朱自清躲在清华的象牙塔中,一头扎进国学的故纸堆里,此时他才仅有三十岁,却已经用“中年人”自称了,可见其沧桑触感。在朱自清的感觉里,中年人最痛苦的,莫过于“无话可说”了。
正如他原文所写:许多人苦于有话说不出;他们的苦还在话中,我这无话可说的苦却在话外。我觉得自己是一张枯叶,一张烂纸,在这个大时代里。
在这种心境下,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
其实时光正如作者在笔尖下所细细描刻出的它的文字轮廓一样,匆匆过后,无非就是一场春梦。
最后用他原文里的那一段话结尾。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一须叟之间,这三月初大好的春景,就这么一直向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