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请输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教动态 >> 正文

《七根火柴》教学设计

  时间: 2011-09-26 09:27:02 点击: 9569

《七根火柴》
教材来源: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
执教者:华师一附中初中部程明勇
授课时间:2007年12月6日
授课地点:华师一附中初中部806班教室
【教学构想】
1、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可见,作者被当时的战争生活感动着,用心写出一段真情。学生可能不理解这样一段经历和感情,但是本文故事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可以引导学生沉静在文字里细细朗读品味,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学习人物可贵的精神品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2、学生容易把握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但是未必理解长征精神和七根火柴的深层含义,所以作为难点,用心引导。
3、在各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充分阅读,自由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切忌急于下定论,避免硬塞硬灌之嫌。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二)     过程和方法:朗读、想像、品味。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红军战士无限忠于革命事业,为集体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思想品质,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他人的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品读文本,对人物细节描写的具体词句品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
2、        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七根火柴的意义。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火柴一盒。
3.学生课前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熟悉小说情节至能够流畅复述为止。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粗读全文,了解大意
 
1、出示幻灯片:依次为草地、毛泽东过草地、毛泽东等人出草地、课题及作者
2、点燃一根火柴。
3、导入:在我们的城市里,很少用火柴了,我们只要拧一下旋钮,煤气燃起来了;摁一下键,打火机出火苗了。火柴,成了少见的稀罕物,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可是,在1934年到1936年间的长征途中,它是个与生命相关的重要东西。
4、让我们一起默读课文《七根火柴》。默读时,脑海中想像文章描述的情景。
1、聆听
2、默读、想像
 
当今学生有可能对火柴不熟悉,更不知道长征。由此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在学生早己充分熟悉课文情节的情况下,用默读的方法再次帮助学生迅速整体感知课文,为下面的理清情节、分析人物,把握主旨等教学环节作好充分准备。
细读分段,
理清思路
1、  请同学用一段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出示幻灯片)。
2、  请同学给课文再拟一个标题,说理由。
3、  分析“七根火柴”就是小说的线索。
4、理解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出示幻灯片(需火图)
概括主要内容主要概括为:
卢进勇渴望火
无名战士献火柴
战士们用火
(也可以有:草地环境恶劣;卢进勇数火柴等)
标题可拟为:点燃生命之火的火柴、烈士的遗物、无声的回答等
概括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拟标题,检验学生对中心的把握,同时理清思路。挂扣线索理解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精读圈点,
把握主人公思想性格
1、出示幻灯片(献火图)
2、哪一个人物更让你感动?
3、细细品读,抓住文中的一些细节,联系上下文谈谈为什么感动你?
(学生回答时,追问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强调火柴是“干燥”的?一共七根火柴,为什么无名战士数了好长时间?)
4、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特意写出“记住,这,这是,大家的!”这句无名战士说的话?
5、请学生概括一下无名战士的品质。
 
(大多学生会抓住无名战士献火柴环节品读。)
1、  朗读“那同志闭着眼……部队前进的方向”
2、  抓住关键细节,体会人物心情
①指火柴时急切心情
②放火柴表现对党的一片赤诚
③数火柴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
④交火柴时郑重态度和殷切地期望
3、学生思考、明确: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思想基础:有忠诚的信念,大公无私,为整个集体着想,让火柴发挥更大的作用。
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提问,充分考虑目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程度和把握角度。
对学生的追问,帮助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
精读圈点
体悟线索人物思想性格
 
1、卢进勇有没有无名战士一样的品质,表现在哪些细节中?
 2、想像一下卢进勇追赶部队的艰难过程。
3、朗读体会最后一段。
如何理解“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
(这“数”,使我们认识这几根火柴包含着无名战士的宝贵生命,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我们眼前升腾、闪现。  这“数”,还饱含着卢进勇对战友牺牲的无限哀思,对战友伟大人格、高尚情操的无比敬仰。 
1、学生自读文中相关语段。
2、交流。
理解:卢进勇和无名战士一样具有坚强、团结、友爱、奉献的优秀品格。
3、想像,交流。
4、深情朗读体会
对本文的分析切忌只停留在主人公身上,因为作者所记录的是长征途中的经历,歌颂的是战士们的长征精神。卢进勇是故事的见证人,同时也是位长征途中的战士,所以分析他,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把握主题。
想像环节的设计,为后面理解卢进勇深受鼓舞作铺垫,也为理解这种精神在战士们中会传承作铺垫。
精读圈
理解主旨
 
1、出示幻灯片(篝火图)
2、 教师深情朗读“在无边的暗夜里……咝咝地响着。”提问:为什么作者强调战士们“跌滚了几天”“湿透的衣服”“野菜”?七根火柴的意义是什么?
2、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主人公没有名字 ?
3、  学生朗读最后三段。
1、    交流明白:无名战士是全体红军战士的代表。作者以饱蘸革命深情的笔歌颂了所有无名英雄的高贵品质——无私忘我、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
2、    意味深长地朗读。
 
教师朗读,力求带动学生情感升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深刻的主题。
整理书面笔记,布置课后作业
 
1、学生整理重点内容书面笔记。
2、 课后结合全文,领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3、  选择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一部。如《党费》《普通劳动者》《足迹》等或者观看根据他作品改编、拍摄的《闪闪的红心》《四渡赤水》等影片。
完成回家作业。
对景物描写的教学目标的进一步落实。
激发兴趣,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一个时代,理解一种精神。
 
板书设计
七根火柴
王愿坚
                       景物烘托     需火
细节刻画      献火    舍身为国
                                    送火     前仆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