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七年级
解码长江生态奥秘 点燃科学探索火种——华师一附中初中部703、704 班水生所研学之旅
作者:703、704班 来源:本站 浏览量:45 发布时间:2025-05-16

当求知的渴望与长江水的脉动同频,当青春的脚步叩响科学的殿堂,一场关乎生命、生态与使命的探索之旅就此启程。2025年5月12日下午,华师一附中初中部703、704班共百余名学生在学工处副校长叶文娇、年级主任曾庆善、德育主任李凡、王虹、邹存乐、田军海、杨田等老师的共同带领下,走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长江生态的浩瀚密码中,开启寻找科学真谛的征程。这场以“探长江生态密码解码生命奥义育五育融合新人书写青春华章”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不仅是汲取知识的历程,更关乎心灵的觉醒与精神的淬炼。


image.gif


启幕仪式:传承与希冀并行

活动伊始,研究所领导和学校领导分别致辞。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务委员吴辰熙研究员对华师一附中初中部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水生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水生所是孕育科研硕果的摇篮,希望同学们带着好奇心去观察,带着思考力去探索,让科学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华师一附中副校长叶文娇在致辞中表示:“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汲取科学养分,探究水生奥秘,学有所得,行有所成”。随后,华一初领导向水生所赠送“碧水丹心润桃李,鲸涛藻荇启鸿蒙”锦旗,既是对水生所人才培养和科普工作的致敬,也寄寓着科学精神传承的美好愿景。


image.gif 


image.gif


image.gif


科普讲座:《河鲀,让人既怕又爱的鱼类》

在科普报告环节,水生所王熙博士带来的《河鲀,让人既怕又爱的鱼类》科普讲座将活动推向高潮。


image.gif


image.gif


从河鲀名字的说文解字,到毒素背后的科研博弈;从生物习性的趣味解读,到生态保护的严峻挑战,王博士用故事编织知识的经纬,将冰冷的科学理论化作温暖的生命叙事。在这场思维的盛宴中,少年们时而因河鲀“气鼓鼓”的萌态忍俊不禁,时而为毒素研究的历程屏息凝神。提问环节,稚嫩的声音中迸发着智慧的火花:“河鲀毒素能否成为攻克癌症的钥匙?”“保护河鲀对长江生态链有何深远意义?”这不仅是华一初少年们好奇心的具象化,更是科学思维破土而出的萌芽。


image.gif 


image.gif


展馆探秘:触摸水生科学的脉搏

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了水生生物博物馆、水生所史馆、藻种库和科学家事迹展陈馆。

在水生生物博物馆里,中华鲟、白鱀豚等珍稀标本仿佛打开时光隧道,诉说着长江生态的变迁。展厅里展示了特色标本活化石——矛尾鱼,目前全世界约有200条矛尾鱼标本,中国仅有6条矛尾鱼标本。本馆展出的这条矛尾鱼标本是其中之一,于1982年科摩罗政府赠送给中国的,这个“活化石”让同学们大开眼界。通过讲解,学生们不仅学习了水生生物知识,还深刻的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image.gif


image.gif


水生所史馆内,研究所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跃然眼前,生动地再现了水生所的发展历程和科研人员艰苦奋斗的岁月,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与奉献精神。


image.gif


image.gif


藻种库中,各种精密的仪器让同学们沉浸式地观察微观的生物世界,种类繁多的藻类标本令同学们惊叹不已,直观地认识到藻类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image.gif


image.gif


而在科学家事迹展陈馆,泛黄的手稿、斑驳的实验器具,将王家楫、刘建康等科研先驱的精神丰碑具象化。他们放弃优渥条件,扎根实验室;他们直面科研困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突破瓶颈;他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用毕生心血浇灌科学之花。这些故事,如同一束束光,照亮了少年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懂得:真正的科学家精神,是对真理的虔诚,是对责任的担当,更是对家国的赤诚。


image.gif


image.gif


研学感言:成长在观察与思考中绽放

研学归来,少年们的心灵已悄然蜕变。

肖乐恒同学眼中闪烁着星辰:原来每一条河流都是活着的历史,每一种生物都是生态的守护者。我愿成为它们的记录者、捍卫者。

刘逍然同学抚摸着记录研学点滴的笔记本,感慨道:“在藻种库,我读懂了‘专注’二字的分量。科学的殿堂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方能触摸真理的光芒。”

梁恒奕同学的话语中充满力量:“科学家事迹展里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青春是美丽的,但只有把青春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才更有价值’。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早日成长国家栋梁。”

这些感言,是少年们与科学、与自然、与家国对话后的心灵回响,更是他们迈向未来的成长宣言。


image.gif


image.gif


结语:以研学为帆,向科学远航

此次科普活动堪称一堂生动的 “行走的课堂”,既是一次近距离接触科研前沿的机会,更是一堂鲜活的“大思政课”。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水生生物知识,拓宽了科学视野,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在价值观塑造方面,通过了解科研工作者们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明白了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同学们在观察中感受自然神奇,在聆听中汲取科学养分,在思考中厚植家国情怀。正如叶文娇副校长在总结时所说:“研学的意义,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能否在心中种下一颗向往科学、敬畏生命的种子。”未来,一附中将继续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带领学子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探索求知,让青春在科学之光的照耀下绽放绚丽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