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华中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师大”)、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全民安全公开课”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围绕“知危险、会避险、能应急”主题,采用跨界融合传播方式,为全省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兼具知识性、互动性与时代特色的新型安全教育课。由多方合作精心原创的武汉方言“说唱”交通安全歌曲《平安武汉伢》,在本次全民安全公开课上首秀。
当天,有包括长江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对这堂全民安全公开课进行全程直播,共吸引一百多万人在线上观看。
长江日报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操场被划分为主舞台区、实验展示区、交通安全模拟区、应急技能体验区等多个区域。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武昌区水果湖第一小学、青山区红钢城小学的学生到现场参加活动。
学生认真观看老师做趣味实验。 记者陈其雄 摄
在实验展示区,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的化学老师金梦煜采用在现场进行“粉尘爆炸”“喷雾杀虫剂、发胶等含酒精用品遇明火起火”等趣味实验方式,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展现在大家面前,提醒大家远离危险;武汉蓝天救援队队员则采用现场演情景剧方式,把救助溺水者的技能传授给学生们。
在交通安全知识宣传环节,来自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交管大队的民警采用播放警示教育短片、集体进行交通手势操表演、动用实人实车模拟“鬼探头”“开门杀”等交通事故场景方式,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遵守交规的重要性。
交警演示交通手势操。 记者陈其雄 摄
当天,由华中师大、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及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道德与法治教师张元春、音乐教师李杰联合设计的“AI技术+音乐艺术+思政教育+安全教育”的融合课在学校阶梯教室开讲。该课程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线,采用把“情景剧、阿卡贝拉表演、AI编曲”等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将与道路交通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讲给学生们听,实现了“润物无声”的教学目标。
在“唱响交通安全之歌”环节,来自水果湖第一小学和红钢城小学的师生通过快闪形式,分别演唱了《安全歌儿唱起来》和《规行少年》两首歌。由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创作的原创歌曲《平安武汉伢》由全体参加活动的学生共同唱响,将活动推向高潮。
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8年级学生沈子源说,通过参加当天的活动,他学到了火场逃生知识和溺水后的自救互救知识:“在火场逃生时,可以用打湿的毛巾捂住自己口鼻,然后弯腰低头快速从火场逃出来;遇到同行的小伙伴溺水时,我就用长竹竿去救他,或把能漂浮在水面的物品抛给他。”他回家后,还要将当天学到的安全知识讲给父母听。
学生学习使用抛绳包救助溺水者技能。 记者陈其雄 摄
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7年级学生赵卓然说,在当天的全民安全公开课上,她学到了在踩踏事故中如何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也掌握了防溺水、防范常见交通事故的知识。她喜欢上这样的公开课。
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中部7年级学生余宥辰说,当天,他学到了很多安全知识和应急知识。他当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现场向讲课的老师学会了使用抛绳包和伸缩救生竿等器材救助落水者技能。
学生积极参加安全知识答题活动。 记者陈其雄 摄
在现场,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乐教研员胡晓燕表示:“当天开讲的全民安全公开课,将思政教育的深度、艺术表达的感染力与AI技术的时代性有机结合到一起,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做到了让学生‘听得懂、传得开、记得住’,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公开课值得推广。”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一直在探索向孩子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的新方式,想方设法用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在寓教于乐中让孩子们真正学到交通安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