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新闻速递
魅力师者 | 李芷墨: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
作者:章元元 来源:本站 浏览量:66 发布时间:2025-04-18

“教育初心”是一个深刻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概念,它指向教育的本质目的与核心价值。在李芷墨老师看来,中学教育的初心就在于通过深入浅出的教育教学,使学生成为有根之人,既深谙过去,又洞察未来;既具备全球视野又能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坚守本心,勇于创新。

史海传薪火

北大历史系徐天老师曾说:“历史学可以是一种博大的共情体验。”在日常教学中,李老师总是围绕“立德树人”的主线,引导学生与历史产生共情。

她会在课堂上讲述中国第一批留美幼童的故事,讲到那些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救国的重任,毅然远渡重洋;她也会讲述漫漫长征途中,那些不过十几岁的少年在绝境中展现出的无畏勇气,那是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的不朽华章……一则则生动的故事,一封封泛黄的书信,让学生在共情的基础上,更客观地认识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李老师也不断尝试在历史课程中融合乡土文化教育,以期建立学生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在讲授《辛亥革命》这一章节时,她别出心裁地为学生们设计了一项特殊的任务:走进辛亥革命纪念馆,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体会武汉人民“敢为天下先”的无畏精神。学生在参观后表示:“走进博物馆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溯,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讲到《改革开放》一课时,她巧妙地以武汉多处地标的前后对比图作为课程导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近他们与历史的距离。小e同学看到照片后激动地分享道:“以前听爷爷说武汉江滩就是堆砖头的地方,现在居然变成了‘城市客厅’。搭上时代发展的快车,武汉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模样。”

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不仅让学生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更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到故乡的温度与深情。

 

课堂中的历史剧.png

课堂中的历史剧


在李老师看来,历史教学绝不能局限于知识的讲授,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历史。她会组织学生编排历史剧目,也会与学生共同探讨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的生死抉择。

在她的引导下,那些原本看不见的历史痕迹变得清晰可寻,回不去的过去也变得触手可及,历史教学真正成为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小y同学表示“李老师的课堂总能将人带入时光的隧道,各式的课堂活动让我们真正成为历史的‘探索者’,而不仅仅只是做一名‘听众’!”

凝光聚爱河

2024年,李芷墨老师解锁了新身份,成为702班班主任。从接过这份沉甸甸地责任开始,李老师就认识到“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带着独特的天赋和潜力,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的第一张合照.jpg

李老师和孩子们的第一张合影


刚入学的小H是一位有些腼腆的孩子,如何走进他的内心成了李老师心头的一份牵挂。她会从孩子感兴趣的漫画入手,会不经意地在下一次换座的时候给他安排一个性格开朗的同桌,也会创造机会让小H服务集体的过程中找到自我的价值。这些举措的确让小H慢慢地打开了自己。他开始跟老师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生活:“今天发了新校服,感觉自己就像得到战袍的勇士!”也会在成长手册上写道:“昨日的晚霞很美,希望老师您也共享了这份美好。”

李老师知道小H同学仍然算不上是活泼外向的孩子,但其丰盈的内心世界总能将外界的光影折射成独特的星图。学生本就不是等待被塑造的物品,而是具有自主意识和情感需求的生命存在。就像小A同学总能充当班级的“开心果”的角色,为同学们扫除心底的阴霾;小Q同学则永远扮演班级“螺丝钉”的角色,哪里需要帮助,他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在李老师的班上,每一朵花都能找到最适宜的土壤,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

2.JPG

大抵是爱必有回声,当第一颗真心被发现,千万份爱意便接连苏醒。有一段时间李老师每天都需要外出进行一整天的培训,每当下午拖着疲惫身躯回到校园,总会有学生涌上前来表示关心,热心地分享班级一天发生的趣事儿。最让老师惊喜的是,这样友爱的气息开始在班上蔓延,同学们会主动提出在天天读唱时间为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合唱一首生日歌,会第一时间关注到同伴情绪的波动并为他送上安慰与鼓励。今年开学,一位学生在手册里写道“啊~感觉寒假很快就过完了,但见到同学和老师真的好开心!”因为爱将大家聚在一起,努力的日子也变得甘甜。

孩子成长路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是爱、是尊重、是自由,这是教师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也是教育的责任。故心之所向,无问西东,理想在彼岸,李芷墨老师也必将守住本心,风雨兼程一往无前。